电话: 647-381-0318
两个案例手把手教你如何与税局周旋
是不是一遇税局
就头痛不已?
是不是一被问问题
就一脸懵逼?
今天用案例
教你夺回
与税局周旋的主动权
文|Andy Yu
专为多伦多房东群供稿,商务合作请洽谈
时间:2016年
事件
A从国内向加拿大汇款,税局要审计A,要求A到税局面试。A比较紧张,不知如何回答,提供了很多错误信息, 税局决定对Ta进行净资产评估、罚款。税局问了A很多关于资产债务和生活开销方面的问题,根据A的回答,税局最后决定:
罚A一百多万。
峰回路转
之后,我得到A的全权委托,介入此案件,展开调查。首先,我邀请此案件税局负责人到他的办公室来面谈,税局的要求是A必须也在场。我对税局内部的流程了如指掌。接着,我便给税局负责人的领导打了电话,要求税局提供见A的理由。其实,作为入此行十几年,我用职业经验告诉他:一般不跟客户一起见税局,因为,若有任何不好回答的问题,至少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可触发的追查或不必要的麻烦。最终,案件圆满结束,罚款大部分取消。自我接手案件以后至案件结束,A再也没有见过税局的人。
(不如不见了)
雷区及隐患
税局在Proposal的时候一直在纠结一件事情:A第一次面试时提供不真实的材料和口供,导致最后的结果相差甚大。这个官司的过程漫长,去推翻之前的口供也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并提供完美的解释,谈何容易。
(何必当初乱回答)
经验之谈
这个案件告诉我们,如果被税局稽查,不要随便说自己不知道的事,因为,说过的话或者提供的材料都很可能随时成为预埋下的另外一个雷,最明智的选择是找专业的人士处理。
(还是找专业人士靠谱)
时间:2017年初
事件
房地产市场炙手可热,很多华人倾向于做翻建和地产开发的项目。一位做房地产开发的客户A,给一位供货商付了$23万多的费用,其中包含$3万的HST。供货商的会计师缺少基本职业常识,在出Invoice时,一没写HST Number(HST #),二没写HST是多少。
迎来爆发
A向税局索要巨额HST退税,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政府随之决定对A进行审计。税局派了一位Auditor,检查了供货商出的Invoice之后,直接Deny。客户A问税局怎么办,Auditor说Invoice不被接受可以改改。于是,A让供货商修改Invoice,供货商很配合,但是只仅仅把HST挑出来,其他信息保持不变。A把供货商修改的Invoice重新传给税局,没想到最终结果是全部Disallowed。
一针见血
很多华人认为Invoice既然不对,那直接改个数字,把HST挑出来不就好了?但是,税局不这么想。税局认为,供货商要重新出个invoice,必须先cancel原先的invoice,后出示credit note,再出新的invoice。所以,invoice号码、invoice时间都不可能一样。同样号码的invoice只是改个数字,在税局看来,这是作假(section 232 of the ACT)。
按照我们华人的思维,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办起来要这么复杂?既然有错,那直接修改就好了,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呢?实际上,这是困扰加拿大华人最大的困惑之一。加拿大的体系相对完善,一切有章可循,这避免了很多人为的干扰因素。但同时,也因此显得办事效率低。相比于国内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高效率来说,加拿大显得很死板。
但是,只要遵守加拿大体系的规定,还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的。
END
注册会计师ANDY YU从事税务工作十多年,在和税局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真实的案例,也从之前的多位经验丰富的本地税务合伙人(皆已退休)身上学到很多和税局打官司的沟通技巧。文章仅供参考,本人不承担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或引发的问题和责任,有具体税务问题,应该咨询各自的专业会计师。
其实吧
我们也不需要总是把
我们和税局放在一个对立面上
只要大家都
按规矩办事
专业地处理
不违法违规
问题自然都会迎刃而解
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