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圈的故事 - 房东房客之间的人生


作者:石君 WeChatID: sarahjw2014


上星期刚刚参加了一个房东的告别仪式,她是我来加拿大的第一位房东,我在后面还会提起她。她因为乳腺癌复发而去世,年仅五十二岁。原本没有计划参加房东圈的有奖征文活动的我,因为这一意外的又是与房东相关的事件,一下子萌发了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对这位房东的思念,也顺便回忆一下我那些房东房客之间交错穿插的不同寻常的人生。


冠名赞助商: Jason Ji (姬) 房屋汽车保险


二十三年前出国经历了两次移民,自然也就有两次做房客的经历。从最早移民新加坡第一次做房客, 之后变成了房东, 到2005年移民多伦多又一次把自己变成了房客, 直到几年前才把自己又变回了房东。在不同的国家两次做房客,两次做房东,经历不同自然感受也不同。二十多年来,我的房客变房东的故事之间也穿插着很多不同寻常的曲曲折折的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也把一个当年美貌弱小的IT女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职业女性。如今的我不仅拥有常人羡慕的省政府相对稳定的工作,同时还拥有美国和加拿大的投资房。虽然不能与那些大房东相提并论,但至少也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房东。                                               


钻石赞助商:


当年抱着年轻出国闯一闯的信念,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国家公务员职位及两室一套国家分配住房,带上有限的几千美金移民到了新加坡。我很清楚的记得,一下飞机直接来到了先生事先租好的公寓,房东是一位家庭主妇和一长大成人的儿子。她把两间卧室的其中一间租给了我们。除了儿子打工挣点钱之外,她就靠出租房屋维持生活了。当我们一家三人拥挤在一间只够一张双人床和一张桌子的房间的那一时刻,我才意识这就是我们的家了,我失去的不仅是国内公务员的职位和自己的住宅,也把自己变成了房客。不但失去了做房主的自由,更是觉得我们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之外真是一无所有了。想想当初在大家月工资才几十元时,先生竟然毫不犹豫地花几百人民币给我买包,上千元买黄金手链的情景,现在想都不敢想了。每天只能精打细算的过日子。虽然先生很顺利地把在国内瑞士外企的工作转到了在新加坡的总部,但扣除租房费用及其他开支,已所剩无几。 

在最开始一段时间房东对我们还是比较客气,礼尚往来。但日久天长,两家人在狭窄的空间使用仅有的一个卫生间,合用一个厨房,多少会觉得不方便。那时什么东西都对我不那么重要了,我每天唯一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要再次拥有自己的房子。随着儿子一天一天长大,开始学走,学跑了,才意识到房东也越来越嫌弃我们。她觉得家里总是很吵,抱怨小孩跑来跑去影响她休息,也经常抱怨我们吃的蒜苗味道很重等等。 

终于有一天我们攒够了首付,买了自己的三室两厅的公寓。我们自己住一间主卧房,同时把其余两间卧室出租。一间租给了一马来西亚的女学生,另外一间租给了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这样就可以多些收入补贴家用。大家每天生活在一间屋檐下,但相处和睦,愉快。主要是我们由房客变成了房东,不仅摆脱了做房客的不自由,儿子也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可以每天开心快乐的跑来跑去。一家三口过上了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两人的专业工作外加出租的收入,也使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伴随着小儿子的出生,更是给一家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之后我们又买了一间两室公寓出租,一家四口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但是一件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那天先生一早起身乘商务飞机出差,一句“我很快就会回来了” 就走了。他作为一间日本公司的部门经理,备受公司的总裁的赏识。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学历,更是因为他精明能干,成为总裁信得过的得力助手。作为公司未来的副总裁,对他经常出差的我已是习以为常,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做自己的事。把孩子们交代给菲律宾保姆就去上班了。

 

谁知这一别竟成了我们永久的永别。第二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后,先生还没回来。正想着飞机可能晚点了,就接到先生公司同事的电话问他到家了没有。这时候一种不祥的征兆立刻在我脑中闪过,赶快打开了电视机。我一下惊呆了,电视机上所有的频道都在报道有关飞机失事的消息,所有乘客和乘务员无一幸免。而这趟航班正是我先生返回新加坡的班机。我一下子腿软了,脑子一片空白。看着一个刚刚满月的幼子和三岁的长子,我没有了眼泪.........

 

从此之后,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后处理事件就落在我一人头上。当时几乎精神崩溃的我对自己能支持多久,还能不能继续移民路也是未知数。曾经家人也劝我回国,至少可以助我一臂之力。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骨头里强硬好胜的本能告诉我,我不能把自己的负担加在年长体弱的父母身上,也不能加在原本也有家庭的兄弟姐妹身上。就这样以前只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从不管账务的我经常被弄得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做起。那时我猛然发现原来家里家外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从此我没有了自己的时间。除了大量的事后处理工作之外,每天还要两点一线上班,养家糊口,照顾年幼孩子。当然还包括出租房的管理。 

几年过去了,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新加坡高压式的教育及小三分流,小六会考,使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除了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也不得不参加越来越多的课外补习。除此之外男孩子高中毕业先义务服兵役两年也是法律的规定。这一切又引发了我再次移民的念头。 

与第一次先生带我移民不同的是这一次我要带两个年幼的孩子移民。当移民官一再问我“ Are you sure you can?”的时候,能看得出他对我这样一个弱小的女子的经历和所做的一切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同时我也预测到我可能由此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路........就这样在签证要过期的最后一个月,我又一次放弃了自己拥有的住宅和新加坡地铁公司的稳定工作,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曲折不平凡的里程。 

似乎有了第一次移民的经验,来到多伦多一切从头开始也觉得是天经地义。当然这一切又是从做房客开始。房东是一对福建夫妇,女主人心地善良。她就是我一开始提到的那位因乳腺癌去世的房东。在我还没买车的时候,更是主动开车带我办理了一些基本的手续。也使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环境,也让第一次住house,第一次见到多伦多大雪的小孩子们兴奋不已。但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的房东,就在上星期乳腺癌去世了,年仅五十二岁。至今孩子们还清楚的告诉我有几次在我不在的时候,房东女主人带他们去吃麦当劳的情景。我把她记录下来也表达我对她的一份追思。 

事情就在两个月后发生了变化,房东买了新的房子,把现有的房子连我们这些租客(我们一家住在楼上加main floor,地下室还分租给了三家)卖给了新房东。新房东拿到钥匙的第一天就跑来说要涨房租,我对房子条件什么都没变,换了房东就要多付几百实在不爽。一赌气就没有跟新的房东签租约合同并决定月底就搬家。就这样,虽然我花了更多的钱租了一套1700尺的高层公寓,虽然我还是房客,但毕竟自己拥有独立的空间,也没有房东的限制。我们一家又开始了开心自由的生活。不但买了一些家具和基本用品,也买了一架钢琴。孩子们又可以开始弹奏中断了几个月的钢琴了。

 

有一天,我正在聆听孩子们弹奏的钢琴曲,电话响了。是condo的security 打来的,被告知住在我们楼下一位80多岁老人,几次complains 我们的钢琴声音太吵,影响他休息。甚至有一次,他住去hotel了。就这样几次协商之后,我们答应只在孩子放学后3:30 到4:30之间弹琴。每次孩子一弹琴,我就提心吊胆,最害怕的就是电话响,因为我知道那一定又是security打来的,就意味着我们又要马上停止弹琴。有时候孩子放学有活动,错过这个时间,也只好放弃那天的弹琴。也有很多次,孩子把钢琴声音放在静音模式,在基本听不到声音的情形下弹奏。我那时的心情有说不出的感觉。总是在想,也许我能拥有自己的住宅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谁曾想没过几天,电话有响了。我紧张的拿起电话心想孩子们没有弹琴啊,又是什么事情呢。果真又是security 打来的,说楼下的老人又complain 孩子们在楼上跑来跑去,搞得他的心脏很不舒服。警告我们说不能在房间里跑动。我这才意识到刚才孩子们在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趁广告赶快跑趟卫生间,就引来了complain。这下可难倒我了,如何让两个几岁的小孩子不要跑来跑去,也成了我的另一个心病……因为他们会经常因为跑去上趟厕所而被骂等等。 

事情没有就此结束。有一天我的房东打来电话,因为condo管理人员要求房东重新装修地面,增加隔音材料。我想这一定又是楼下老人complain了。于是大楼管理人员也来干涉了。房东为了每月$2000的房租,又能把他的condo保持那么清洁的我留住,只好又花了近$1000去装修地面,也在钢琴四脚增加了一层橡胶垫。有了这次装修,我想楼下的老人也会为我们的付出做出一些让步了,孩子们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的弹琴了。我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胆了。

值得欣慰的是住我隔壁的邻居也是老人,但每当我遇到她,她总是面带笑容地夸奖说我的孩子弹琴弹的那么好.....等等。 

谁知没过一个月,房东又打来电话。他要提前终止一年的合约并要求我们月底就搬, 并一再强调这不是他的决定。因为尽管装修地面增加了隔音层,但并不会起到完全隔音效果。Condo 管理员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叫我们搬走。从来没有想到来加拿大几个月两次搬家,实在叫我难以接受。也没想几个月就要买房的我下决心不再做房客,拥有自己的房子已迫在眉睫。 

从落地多伦多几个月一直住在NorthYork地区,也只对这个地区刚刚熟悉一点的我,听说这个地区的C14区是好学区。于是几天内,就在看了屈指可数的几套房子之后,还对加拿大各种房型不了解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买下了我在多伦多的第一套住房,并在月底前搬了进去。虽然房子并不是那么尽我所意,但毕竟是我在加拿大拥有的第一套房子,也从此摆脱了做房客的困扰。几年后才发现,尽管当时决定匆忙,但房子翻倍的增值也让我心里得到了平衡。 

之后似乎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在移民多伦多一年内搞定了包括房子,孩子上学等等后,也很快找到了专业工作。但2008年注定不平凡,美国次贷危机,我所在公司由于没有拿到美国的几个大项目而大量裁员。但就是这次裁员,我才有了机会进入专业医疗软件公司。这也为我五年前跳到安省卫生部直属机构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当大多数美国人以为美国次贷危机已过,开始恢复调整期时,美国住房市场又传噩耗。2010年我在被一好友拉去听了一次投资讲座又亲临奥兰多考察之后,看到了投资的希望,一种强烈的想再次成为房东的愿望油然而生。于是果断而迅速地在两三个月之内搞定了两套。这也许是我一生中最快最值得骄傲的投资了。几年下来,不包括房子的增值,只租金收入也有了至少30% 的净收益。房子本来是人们为了遮风挡雨而建的,可没想到这几年房子摇身一变成了生钱的魔盒。在美国的房产投资之后,增加了投资的理念和信心,同时也看到了多伦多的潜力。三年前再一次投资多伦多房产。终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房东。

曾经有朋友开玩笑说,你还上什么班啊。除了家里家外,股票基金和投资房的管理还不够你忙的?你不就是一个小老板吗!做一辈子老黄牛的我回答说我还是会继续做一个打工的。因为只有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之中,才会使我忘记那些悲伤和不愉快的事情。偶尔静下来细细品味一下我的一生,虽然已经有了太多太多的悲欢离合,但似乎还是缺了点儿什么.....,但我知道那是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钱换不回来人的生命!这就是支撑着我一生的座右铭 -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真不知道今后会不会再有一次从房东到房客的转变,但我知道那一定是我人生的又一次大起大落。 

感谢房东群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叙述一些有关房子的故事。这些只不过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小部分。希望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更多精彩的片段。


"房东圈的故事"
征文截至时间:
2017年1月15日

投稿请e-mail:editor@58fd.ca  

邮件主题里注明 "房东圈的故事" 征文和文章标题 。请勿一稿多投。文章里请注明作者署名和联系方式。

通过房东群群友投票,朋友圈点赞,选出优胜者。还没有加入房东群,想参加征文大赛,请到页面底部扫码加入。

一等奖 1名 奖金 $588

二等奖 2名 奖金 $258

三等奖 3名 奖金 $158

特别奖2项:

房东网最高阅读量奖 $58

朋友圈最多点赞奖    $58

阅读:

还没有评论

写评论

登录 sign in 参与讨论.

用昵称立刻参与讨论